1.6星门攻略

1.6星门攻略

1、

1。万仞宫墙

清乾隆皇帝手书。

2、位于孔庙外大门,也是明清时期曲阜县城的正南门明嘉靖年间重建曲阜新城,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了“仰圣门”三字,刻成石额镶上,以表达对孔子的赞扬和尊敬。清乾隆十三年,皇帝亲谒曲阜孔庙祭孔,把原来的匾额换成了自己书写的“万仞宫墙”四字。万仞宫墙”典出《论语·子张》,孔门弟子子贡赞扬老师学问非自己可比,有“数仞”之高,一仞约相当现在1.6米,后人又增至“万仞”,以称颂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乾隆书写这四字,也是为了显示对孔子的尊崇。

3、

2。金声玉振坊

题于孔庙第一道石坊之上,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手迹,书体遒劲刚健。“金声玉振”源于《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4、”“金声”原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和“玉振”代表了奏乐的全过程。孟子以此为喻,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尽善尽美的意思。


3。

5、棂星门

位于金声玉振坊之后,牌坊式建筑,中阳刻“棂星门”三字,又刻玉玺方印,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即灵星,是古代所谓“文星”,“主得士之庆”,凡祭天先祭灵星。此坊以此命名,是把孔子比作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星”,尊孔如尊天。

1.6星门攻略

1、

4。太和元气坊

题于孔庙第三道石坊之上,为明代进士、时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2、“太和”语出《易传》“保和大和,乃利贞”,古代“太”“大”相通,“太和”即“大和”。北宋哲学家张载《正蒙·太和》称“太和所谓道”,是“气”的变化或阴阳二气既矛盾又统一的状态。“元气”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

3、“太和元气”被用来比喻孔子之道,能使人类思想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5。至圣庙坊

位于太和元气坊之后,原为“宣圣庙”,清雍正七年改为“至圣庙”。“至”即至高无上的意思,用“至圣”来称谓孔子,是后人崇儒尊孔的典型表现。

4、


6。弘道门

明洪武年间孔庙的正门,初名“天阶门”,雍正七年,雍正帝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弘道”,语出《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赞扬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集先圣先王之大成,成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5、

7。奎文阁

题于孔庙藏书阁前顶檐下,群龙护绕木匾,“奎文阁”三字系乾隆皇帝题写。“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之首,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古人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人进而把奎,魁,星演化为文官之首。

  • 声明:本文由数智极速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