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玩自律游戏
1、最近在知乎看到了一个谈论自律经验的答案,只是后来一直找不到原答案了。不过文章虽然长,核心思想还是很简明的。总结一下就是“将自己分出一个第二人格,用来记录和监督主人格的行为”。
2、举例来说,就是给自己定一些简单明了的规则。可以是类似“睡觉前不刷手机”,“开始工作前不摸鱼”,“按时去健身房”这些正面的,也可以负面的例如拖延症、犯懒癌、发脾气、逃避问题等。每次触犯了这些规则,第二人格就在小本本上记上一笔,根据事先规定的分数进行增减。
3、在实践中,这种方式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早上起床时,一般我们会想要多呆一会温暖的被窝。是否起床本来是一场意志力的考验,但在加入第二人格后,思维方式就会变成:第二人格提醒说这样会被扣除30分,主人格想想挺心疼的还是起床吧。起床后赶紧记录下自己得了30分,感觉还是挺开心的。
4、形象来说,动用意志力去让身体行动就相当于用蛮劲,不仅不容易,还时灵时不灵。更要命的是意志力这种弹药储量有限,用一点少一点。
5、但一个自律的人首要就是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当然习惯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去代替意志力,但局限是仅适用于长期稳定的重复行为。对于做完就结束的任务并没有时间去培养习惯,也没有必要。
怎么玩自律游戏
1、第二人格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主动将一件大的任务按顺序分割成了小任务,并且设置了节点。例如在看资料时,明明很枯燥希望看完这一页就结束,这时第二人格突然冒出来宣布“再看一页奖励50分”。这时其实“看完所有资料”这个大任务被分割成了“看其中的一页”这个小任务,等看了这一页兴许注意力就集中了,可以不知不觉再接着看许多。第二个特点就是及时反馈。
2、由于只能有“完成”“未完成”两个结果,所以任务进度是否越过了一个节点一目了然。每一个节点又可以用奖励或者惩罚的方式记录下来,等于在即时评价刚刚的行为,与自然处理长任务的茫然状态是不同的。
3、这种清晰的进度概念可以让我们更顺利的完成较长的任务。第三个特点是不占用思维容量。看过《思考,快与慢》的人应该清楚思维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较慢的、逻辑的、谨慎的,一种是快速的、直觉的、习惯的。
4、快思维的一大特点是可以越来越熟练,例如肌肉记忆。这种第二人格也是一种快思维的工具。或许在设置规则的时候会有一些反复调整,但在实践的时候,每当进行到一个触发点,思维就会立即匹配到某个规则,成为进度节点和下一个打卡点。
5、这种快速反应并不会影响仔细思考的主思维。反而一个额外的价值体系会让我们多个一定要完成的理由,并带着目的去行动。分析到这很多人会发现,这不就是前一阵子很流行的“游戏化”概念吗。分解目标、及时反馈、设置下一个锚点、奖惩体系这些都是根据人性特点产生的新管理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