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游戏怎么玩
1、清明节是我们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三大祭祀节日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原本每年春分后的十五天都属于清明节,1935年,国民政府将每年的4月5日定为国家法定节日——清明节,一直沿袭到现在。
2、清明节以祭祀为主题,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的民间习俗,这里罗列了十种清明的习俗,你家乡的清明习俗可以留言,跟我们一起分享。古往今来,中国人都有清明节扫墓的习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故土,为祖宗先人扫墓祭祀。祭祀扫墓时,一般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摆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比如磕头、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说一说这一年来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表示对先人的关心和忆念。根据所在场所的不同,清明祭祖一般分为墓祭和祠堂祭两种。
3、古代皇帝都会建立祖祠,也称太庙;富贵人家大多为祖先修筑祠堂,在祠堂里祭祀;大多数老百姓还是以墓祭为主,所以清明祭祀一般被称为扫墓。清明祭祖本应亲自到墓地举行,但有些家庭因为一些的原因,无法到墓地,就产生一种因地制宜的办法——烧包袱。
4、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实在不能去墓地,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摆设供案,或者到院子外面、家门口、路边、河边“烧包袱”,包袱里面大多是一些纸钱、冥币、金银箔纸叠成的元宝等等。明、清、民国时期,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很盛,城隍庙里供着“城隍爷”,人们在清明节去城隍庙烧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等等。踏青也叫春游,古时候称探春、迎春。
5、清明时节,正是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四处生机勃勃,是郊游的大好时机。传说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踏青的习俗。每年春天,大家都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唐宋时期,这个习俗尤为兴盛。清明节荡秋千也是流传已经的古老习俗,最早叫荡千秋,后来因为某些方面的忌讳,改为荡秋千。
清明游戏怎么玩
1、开始的秋千都是由树枝做架。后来逐渐发展成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2、荡秋千不仅锻炼人的胆量,让人更加勇敢,又增进身体健康,至今仍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拔河的游戏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盛行,最早的名字叫“牵钩”、“钩强”,到唐朝时期才开始叫“拔河”。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期间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就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蹴鞠就是踢足球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
3、蹴鞠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内塞满羽毛。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期间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到了汉代,蹴鞠就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有了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
4、到了清朝中期,随着现代足球的传入,传统的蹴鞠活动被取代。“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主要在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
5、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青团是清明节中有特色的一种节令食品,也是江南一带的小吃。